“熬夜”欠下的“睡眠债”,谈谈中医补救之道!
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乐章中,熬夜已然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,大家都清楚熬夜对身体有害无益,可现实却常常让人深陷其中,这个夜似乎是非熬不可。
工作日期间,工作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,将人们席卷其中,加班到精疲力竭,回到家中,孩子还在眼巴巴地等着陪伴,等到这一切都处理妥当,仅剩的那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里,刷会儿手机放松一下,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好不容易熬到周末,性格外向的“e”人忙着和朋友欢聚一堂尽情狂欢,而内向的“i”人则想沉浸在综艺的世界里多享受一会儿,这些看似无可厚非的活动,却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熬夜这一“附加品”。
然而,每一次熬夜就如同在身体的账本上签下一笔“睡眠债”。不知不觉间,身体便开始发出各种警报。
脑子像是被一层浓雾笼罩,变得迟钝起来,记忆力下滑、反应迟缓,注意力难以集中;皮肤也失去了往昔的光泽与活力,变得暗沉、粗糙,痘痘还时不时地冒出来“捣乱”;免疫力仿佛一位节节败退的士兵,身体开始不断遭受各种大小疾病的侵袭,这一切都是熬夜在身体上刻下的“债务痕迹”。
那么,这欠下的“睡眠债”能否偿还?又该如何偿还呢?让我们从中医的视角来探寻答案。
一、熬夜有何危害
首先,我们要明白熬夜损害的是阴血和阴精。
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,生活规律需遵循自然法则。
一方面要遵循四时规律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 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这是大自然的节律,也是人体养生的根本节律。
另一方面要遵循阴阳规律,昼为阳,夜为阴,夜晚本应是滋养阴液的时候,所以在秋冬季节早睡,就如同给养阴加了一个“双倍增益”,反之,秋冬熬夜对阴的伤害也会加倍,熬夜所伤的阴,主要是阴血和阴精。
具体而言,熬夜会耗心血、损心神。
心主血,犹如身体内的一个“供血中枢”,熬夜时,这个“中枢”的供血就会出现不足的情况,进而引发心慌、心悸、气短、胸闷等症状。
长期熬夜的人,心脏长期处于这种“缺血”状态,就像长期缺乏保养的精密仪器,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都会显著增加。
并且,血液是滋养神明的源泉,心血不足时,神明就如同缺水的花朵,会出现神散(注意力不集中,烦躁不安)、神弱(记忆力下降,反应迟钝)的 “迷糊” 状态,仿佛身体里住进了一个迷迷糊糊的小怪兽。
同时,熬夜还会熬肝血、动肾精。
肝藏血,如同一个血液的“储备仓库”,夜晚本应是血液归仓休息的时候,也就是“卧则血归于肝”。
可是熬夜时,血液在身体里四处游荡,该回肝却不回,肝阴就会逐渐不足,肾为肝之母,肝阴耗尽后,身体就会调用肾精来补充,这就像拆了东墙补西墙,长此以往,再强壮的人也会陷入肾虚的泥沼。
肝肾精血不足时,身体会像失去养分的植物一样,出现皮肤暗沉萎黄、粗糙无光泽,眼干眼涩,女性月经量减少,脱发,腰膝酸痛等症状。
而且阴液受损后无法制约阳气,阳气就会像脱缰的野马,引发火旺的问题,所以熬夜的人常常会出现冒痘、溃疡、耳鸣、睡不着且容易醒等上火的症状。
二、中医补救方案
既然知晓了熬夜的危害,那该如何补救呢?中医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补救方案。
从时间补救的角度来看,周中熬夜周末补觉,这是许多职场人的无奈选择。
虽然补觉不能完全消除熬夜带来的所有伤害,但总比不补要好,关键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现代研究发现,熬一次通宵,大脑会瞬间比同龄人“老”1 - 2岁,不过好在通过睡觉能让大脑重新“恢复活力”,而且补觉也要讲究方法,补对觉至关重要。
其一,补觉的最佳时间是午时,即中午11点 - 13点。
午时和子时一样,都是天地间阴阳大转换的时刻,如果在子时熬夜了,那么午时补觉就像是给身体的气血提供了一个 “修复窗口”。
在这个时间段内真正睡着20分钟,能让身体的气血平稳度过阴阳转换的时刻,其效果可比在其他时候睡2个小时还要好。
其二,早起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无论熬夜到多晚,都要保证9点之前起床,因为早上7点 - 9点是胃经当令之时,这个时候吃一顿清淡不油腻的早餐,有助于身体的恢复。如果一直睡懒觉,就会抑制阳气的升发,整个人会感觉浑浑噩噩的,仿佛被一团迷雾笼罩着。
1. 脏腑补救方案
从脏腑补救方面来说,熬夜伤心血、伤肝肾,这里有两款针对性的调补方剂。
01. 养心补血汤
此方适合熬夜用脑,殚精竭虑,心血耗伤,出现心慌心悸、神经衰弱的人食用。
组方:龙眼肉9克,当归9克,鸡蛋1个,调料适量
做法:将龙眼肉、当归加水煮25分钟后,打入鸡蛋,蛋熟,饮汤,食龙眼肉、鸡蛋。
方解:龙眼肉,入心、脾经,有非常好的“生血安神”的能力;当归,补心,助血回归。
02. 保肝清火茶
此方适合熬夜导致肝火旺的上班族调理。
组方:栀子3克,柠檬3克,女贞子2克,佛手3克,菊花3克,西洋参3克。
做法:将上述药材加水煮沸,当茶饮喝一天。
方解:栀子清热泻火;柠檬生津健胃;女贞子滋补肝肾;佛手疏肝理气;菊花清肝明目;西洋参补气养阴、清热生津。
2、对症补救方案
01. 熬夜第二天,心慌气短,按内关穴。
内关穴是心脏保护伞,可宽胸理气,宁心安神,能刺激心包经气血,使心脏气血充盈,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有突出效果。
定位: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按摩方法:一只手拇指按揉对侧内关穴,不论时间地点,感到心脏不舒服就可以做,按揉3~5分钟,以酸胀为度,若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沿着手臂传到心脏,是较好的效果。
02. 熬夜第二天,头昏脑涨,按中冲穴。
中冲穴是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而出,可使血脉和利,精气聚集,起到开窍醒神的效果。
定位:中指末端最高点。
按摩方法:用手指对按,也可以找一个圆头的工具做帮助,比如我们吃饭的筷子、写字用的笔,取比较圆大的一端,在中冲穴上按1分钟100下,然后再换另一只手,这样分别交换着按摩,会感觉到胀热或者跳跃的疼感,力度以自己可以承受为前提即可。
03. 熬夜第二天,眼干眼涩,按摩眼周。
按摩方法:闭眼,脸部肌肉放松,用手指关节或指腹轻轻按揉穴位,每个穴位按揉10次,或者用热水浸湿毛巾,敷在眼周5分钟。
三、拒绝熬夜,从自身做起
在养生的智慧宝库中,流传着这样一种理念: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睡补,这一理念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经过无数实践验证的养生真谛。
当熬夜对身体造成伤害,尤其是伤阴之后,身体的恢复并非易事。
中医常言“扶阳容易救阴难”,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理原理。
阴,如同滋润大地的雨露,一旦损耗,想要重新补足是极为复杂和缓慢的过程,就像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,重新汇聚水源要比维持现有水源的流动困难得多。
正如《笠翁文集》中所记载的:“养生之诀,当以睡眠居先。睡能还精、养气、健脾益胃、壮骨强筋。”
睡眠,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天然、最有效的养生方式,在睡眠过程中,身体就像一个正在精心修复的精密仪器,各个器官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。
还精,意味着身体的精华物质得以补充和恢复,仿佛干涸的泉眼重新涌出清泉;养气,让人体的元气得到滋养,如同给微弱的火苗添上了柴薪,使其燃烧得更加旺盛;健脾益胃,则是让消化系统得以休养生息,就像给疲惫的农夫放了个假,让他重新积攒耕种的力量;壮骨强筋,好比给房屋的框架进行加固,让身体的支撑结构更加坚实稳固。
然而,现代生活中,很多人长期熬夜,或是陷入想睡却睡不着的困境,长期熬夜如同慢性毒药,一点一滴侵蚀着身体的健康防线。
身体在这种长期的透支下,各种不适症状接踵而至,如精神萎靡、皮肤粗糙、免疫力下降等,而失眠,更是一种折磨,夜晚本应是身体休养生息的时间,却变成了煎熬的战场,身体和精神都在疲惫与亢奋之间挣扎。
对于这些情况,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是非常明智的选择,专业的医生就像经验丰富的领航员,能够帮助我们在恢复健康睡眠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。
通过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,无论是借助中医的调理方法,如中药调理、针灸推拿,还是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、心理辅导等手段,目的都是为了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。
当睡眠重新回归正轨时,就像阳光穿透乌云,身体的很多不适也会随之改善,曾经疲惫不堪的身体会逐渐恢复活力,精神状态会变得饱满,记忆力和注意力也会得到提升。皮肤像是被重新注入了生机,变得光滑细腻;免疫力如同得到了增援的军队,再次强大起来,能够抵御外界病菌的侵袭。
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睡眠在养生中的核心地位,它是健康的基石,是我们身体和精神的避风港。
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,重视睡眠,遵循自然规律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。就像古人一样,顺应天时,日升而作,日落而息。不要等到身体发出严重的警报才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,让每一个夜晚都成为身体和心灵修复的美好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