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一句话,十二个字,千百年来被奉为真理!

大气做人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. 立身淳厚,抛弃虚华。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。“大丈夫: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”。(《老子·三十八章》)可以概括为:处厚不薄,处实不华,意为抱朴守拙。抱朴: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...

屈原: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

又逢端午,遥祭屈原。一个人与一个节日、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,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。屈原,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,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,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。拂去历史的云烟,掸...

孔子问道于老子,老子就只说了一句话?

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有这样一则故事:孔子适周,将问礼于老子。老子曰:“子所言者,其人与骨皆已朽矣,独其言在耳。”孔子自鲁远道而来见老子,有两个目的:一是到老子这里来印证学问,所以,他一见老子,就慷慨陈词,纵论古人;二是...

老子的“千里之行”

每个人小的时候,都会被老师或者家长问及:你长大了相当什么?想成为什么?想从事哪类工作……同样,每个孩子都会在童年梦想着自己长大了能够成为白衣天使、祖国的园丁、科学家、记者、作家……然而,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,又有多少人实现...

《道德经》:面具下的人生是那么的虚伪,怎么有脸面大谈无为!

万物生于道,而成于无为——无为而无不为,这正是《道德经》中所阐述的观点之一,我们作为后学,应该如何理解这段哲言呢?要理解这段哲言,先得理解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内涵;而若要理解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就先得理解“无为”的精髓之所在...

世事纷纷扰扰,行走于人世间,难免身陷红尘浊世而困扰、苦闷、烦恼,乃至绝望。

网上有人问,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?有个高赞回答说:看淡功名利禄,看懂天地人物。一个人能看淡身边的得失而不计较、不失落是一种无为的境界。能看懂万事万物的规律而善利、成事更是一种有为的智慧。《道德经》中亦言:道常无为,而无不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