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寒露,小心邪寒入体!一个方法,祛除体内湿气邪气,包你秋冬都健康!

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,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,即为寒露节气,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,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 。”此时气温低,露水多,露水快要凝结成霜,且带寒意,故名寒露。

史书记载:斗指寒甲为寒露,斯时露寒而冷,将欲凝结,故名寒露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

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,几欲凝结成霜。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,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。早上出门透过呼出的热气仿佛能看到冬天的脚步慢慢接近。

寒露过后,露水增多,气温更低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,北方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,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℃,已是冬季。千里霜铺,万里雪飘。

寒露时节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
wechat_2025-10-08_102155_577.png

寒露习俗,传统风雅


1登高寒露时节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;南方也是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。自古以来,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——邀约亲朋,登高望远。


2赏菊寒露的到来,即将迈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,是菊的月份。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,处处可见它的踪迹。古书记载:“九月九日,采菊花与伏苓、松脂,久服之,令人不老。”登高山、赏菊花,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。


3秋钓边

在我国南方,寒露时节告别炎热,阳光和煦,正是出游、赏花、吃螃蟹、钓鱼的好时节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,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,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,所以有“秋钓边”之说。


4斗蛐蛐儿秋风起,斗蛐蛐儿。白露、秋分和寒露,是北京、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。蛐蛐儿也叫促织,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,天气渐凉,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,故有“促织鸣,懒妇惊”之说。


5吃花糕九九登高,还要吃花糕,因“高”与“糕”谐音,故应节糕点谓之“重阳花糕”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。花糕主要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等。


收敛神气,寒露的正善治养生


人体内五臟中藏有五种阴志,怒(肝)、悲(肺)、喜(心)、恐(肾)、思(脾)。它们常与脾的阴意识和心的阴我心协同而动,破坏内在的无为而治,虚耗精气神。

因此,意识的正善治理极为关键,意识“正善治”就是精神调节,是对六欲七情的调控,维护少私而寡欲的生理状态,同步适应秋季气运的收敛之性。肺魄主悲,没有家贼难招外鬼。 

寒露天气渐冷,秋气日趋肃杀,日照减少,风起叶落,百叶凋零,容易触景生情,引起凄凉之感,出现情绪不稳和伤感的忧郁心情。因此,保持良好的心态,因势利导,宣泄积郁之情,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与意识观念,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。

与秋分节气一样,应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宁与稳定,注意剔除阴金能量的影响,消除阴金肃杀悲凉之气对人体情志和身心的影响,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外修内炼同步提纯和升华身国内阳金的能量,与金秋季节中的阳性能量相感通、相呼应。

意识精神能量的养生,重在确立善正的信念,树立道德信仰,在品格、品质、品行三品的内在建设上主动持恒地下功夫,通过“为学者日益”提升综合素质,通过“闻道者日损”主动进行修身明德的实践,从而实现意识善正,六欲淡化七情淡定,而意志坚强,不为外相所动。


1身识养生寒露以后,凉燥与寒叠加成为多事之秋的主因。寒露过后,昼夜温差继续增大,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,加强体育锻炼,做好迎冬防寒准备。这个时节,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强,是重感冒的高发期。此时一些疾病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,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,中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病、肺炎也不可忽视。

据统计,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,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%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,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,积极预防感冒。还要科学调理饮食,注意药物防治,改善居室环境,避免烟尘污染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、新鲜。

《遵生八笺·四时调摄笺·九月修养法》:“季秋之月,草木零落,众物伏蛰,气清,风暴为朗,无犯朗风,节约生冷,以防疠病。二十八日,阳气未伏,阴气既衰,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。剥卦,剥,落也。阴道将旺,阳道衰弱,当固精敛神。生气在申,坐卧宜向西南。

孙真人曰:是月阳气已衰,阴气太盛,暴风时起,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。勿冒风邪,无恣醉饱。宜减苦增甘,补肝益肾,助脾胃,养元和。”

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,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明确指出: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

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,并加强适当的形体运动。心脑血管病多发与睡眠时间增多相关,人在睡眠时,血流速度减慢,易于形成血栓。为避免血栓的形成,应顺应节气,守四时之度而调养。


2《灵剑子》引导法《遵生八笺·四时调摄笺·秋卷》:“补脾臟一势季秋用之。九月十二日已后用,补脾。以两手相叉于头上,与手争力。左右同,治脾臟四肢,去胁下积滞风气膈气,使人能食,闭气为之。”


3推长寿筋筋骨的外侧,从足三里到丰隆,再到踝关节前上方这个区域,如果能够自己经常推一推,或者大家相互帮助推一推,拍打一下,对身体会有帮助。


4养五臟五行气法《服气精义论》:“养五臟五行气法:……季夏以六庚之日时加申,食气百二十,以助肺,令肺胜肝,则肝不伤于脾也。

秋以六壬之日时加亥,食气百二十,以助肾,令肾胜心,则心不伤于肺也。”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